全聚德和便宜坊相比算是年輕品牌,創(chuàng)建于1864年(清朝同治三年)。“掛爐烤法”出自清宮“包哈局”,最晚在乾隆年間便已問世,當年全聚德最早禮聘的烤鴨孫師傅,便出身于“包哈局”,清帝遜位后供職于金華館掌爐。1993年,中國北京全聚德集團成立,2007年,“全聚德”在深交所掛牌上市,十年來集團公司的營業(yè)收入從2007年的9.16億元增至2016年的18.47億元。 不到長城非好漢,不吃全聚德真遺憾——烤鴨界的全聚德,等同于涮羊肉界的東來順,是業(yè)界老標桿。百余年里,全聚德一直是行業(yè)龍頭,有“全鴨席”和400多道特色鴨菜,有完整的從鴨場到廚師培訓學校的一條龍體系。周總理多次把全聚德的鴨菜選為國宴。 雖然全聚德近年頗受圈內(nèi)外老饕吐槽,在烤鴨界神壇地位有所動搖,但其烤鴨仍然特色鮮明、水準穩(wěn)定,不少另立門戶的廚師都以曾在全聚德工作過為賣點。街上的平價烤鴨店一般多用湖鴨,再加上基本都采用“掛爐”烤法,如果吃起來肉質(zhì)纖維粗大、發(fā)干,基本就是湖鴨無疑。高檔烤鴨店都會選擇填鴨,全聚德有自己的鴨場,全部選用自營鴨場的填鴨,所謂填鴨,就是給鴨子插上飼管,用填喂的方法飼養(yǎng)的鴨子,這樣鴨子會迅速堆積脂肪,烤出的鴨子肉質(zhì)細嫩。 片鴨子的時候,全聚德的師傅手速相當快,經(jīng)常在鴨肉和骨架相連的最后一步用扯的方式揪下來,最后的鴨架子看起來感覺特別斑駁,賣相不佳。而全聚德烤鴨也完全不講究擺盤,在盤子里的展現(xiàn)極為雜亂。如果重視擺盤,不妨點個升級版的“盛世牡丹”——它曾在APEC會議上招待過各國貴賓,擺盤很有特色:烤鴨片下來擺成牡丹花的形狀,每只鴨子都有自己的身份證編碼,顧客可以留作紀念。但是從鴨子的口味來看,盛世牡丹比普通的全聚德精品烤鴨也沒有高出多少,多花幾十元只是為了拍張好看的照片。全聚德烤鴨都是明爐烤制,鴨子酥香可口,但達不到入口即化的境界。整體口味咸香,鴨子比較肥美,更多中老年人比較接受這種口味。以和平門店為例,其鴨皮的水準在京城烤鴨店里也算拔尖突出的,鴨皮味香油多,油脂細膩,搭配白糖卻又口感清新。 便宜坊、全聚德都保留著非常傳統(tǒng)的國營餐廳風格,整個用餐體驗方面都談不上“精致”,尤其是服務有諸多雷區(qū)。與便宜坊一樣,全聚德也有分店水平參差的問題,甚至連一家店里的大廳、包間烤鴨水準也無法保證。全聚德的大廳要收10%服務費,但服務人員素質(zhì)一般,即便預定了也需要人齊一起上桌,不能占桌等候。在用餐過程中還會受到服務員的催促,體驗糟糕。在點單時,烤鴨隱含了許多隱形消費:荷葉餅默認按人頭上,14元一盤,但其實半只烤鴨配一盤面餅就夠了。3元一位的醬料只包括大蒜和白糖,甚至黃瓜也要額外收費,有店大欺客的嫌疑。而且在片鴨子的時候,如果不提前叮囑師傅把肉全部片下來,師傅就會留不少肉在架子上,相當滑頭。鴨湯雖然是免費加工的,但味道寡淡,口味無異于清湯,建議加30元吃椒鹽鴨架。如果用餐人數(shù)只有2-3人,可點半只烤鴨。由于長期接待游客,全聚德的烤鴨不是即點即烤,遇上冷天并且坐在門口位置,菜很快就涼了,面皮的口感也不夠溫熱,沒有回溫的裝置。而甜面醬口感又干又咸,令人相當失望。 總體來看,曾盛極一時的全聚德狀態(tài)已不再居于烤鴨店的頂峰水平,無論是追求精致程度還是性價比都有了強勁的對手。全聚德有部分加盟店還推出了自助餐和快餐式的烤鴨,味道不敢恭維,建議繞道。在北京,前門店、和平門店、王府井店均屬于歷史比較悠久的店鋪,如果仰慕全聚德的名氣,或者宴請外地朋友,請認準和平門總店;如果地理位置受限,前門店和王府井店也不錯,能降低踩雷概率。除了這三家門店以外的全聚德,本榜均不作推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