佳家湯包在上海小籠界的名聲一直非常響亮,但店家鮮有宣傳,幾乎僅靠食客的口口相傳。佳家湯包目前已經(jīng)營三代,早在70年代,佳家湯包就憑借著優(yōu)秀的口碑而登上報紙。歌手林憶蓮也曾在其自著的美食書籍《上海回味》中推薦了佳家湯包。
在江南,小籠包分為三大派系,分別為上海小籠、無錫小籠以及常州小籠。上海小籠的特點就是個頭不大、湯色清爽、味道咸鮮,佳家湯包就屬于上海小籠派系。無錫小籠則以個頭更大、湯汁鮮甜而獲得了一票粉絲;常州小籠與前二者相比會顯得稍微小眾一些。雖然三個派系的愛好者時常為哪一派更好吃而爭得焦頭爛額,但從歷史來看,它們又算是同根同源:相傳靖康之變后,北宋皇室南遷,由此,灌湯包子從北方傳入南方,在江南發(fā)揚光大,并得新名“小籠饅頭”。
懂行的吃客都知道,優(yōu)質(zhì)的上海小籠在皮薄這一點上追求極致,它將面皮搟壓至緊致,在蒸出后呈現(xiàn)出半透明狀,食客甚至能夠看到當中流動的湯汁。湯汁是小籠的靈魂,不過它并非是“灌”進去的。而是將豬肉皮加水熬制成湯,濾去殘渣后凍成皮凍再包入餡中。優(yōu)秀小籠的肉餡大而彈牙,只有大個的肉餡才能帶來足夠的湯汁,肉餡本身吃起來須是口感細嫩。而佳家湯包就恰好滿足了這些要求。
佳家湯包的小籠品類多樣,有鮮肉小籠、蟹粉小籠、蝦仁鮮肉小籠等近十種各色小籠。其中蝦仁鮮肉小籠最受廣大食客喜愛,每天最早脫銷的往往也是它。蝦仁鮮肉小籠出品穩(wěn)定,每一個的個頭都差不多大,不過褶子并不像鼎泰豐那樣細致。蝦仁小籠的外皮很薄,能夠隱隱看到當中蒸熟的蝦仁。蝦仁小籠的肉餡因加入了大個蝦仁而并不緊實,但吃到嘴里口感非常Q彈。蝦仁鮮肉小籠帶著略微的腥氣,對此敏感的食客可以叫上一盤姜絲或者選擇鮮肉小籠。蝦仁小籠的湯汁雖然沒有傳統(tǒng)鮮肉小籠那么多,但在味覺體驗上要更鮮一些。
為了保證小籠最佳的口感,佳家湯包采取現(xiàn)點現(xiàn)蒸的方式,因此,門前經(jīng)常會排上長長的隊伍。加之每天餡料限量供應(yīng),撲空一趟也是食客偶爾會遇到的情況,所以,要想吃到佳家湯包的小籠,一定要盡早到店。不過,上述情況僅限于黃河路店,其他分店等位時間并不會太長。另外,佳家湯包還提供速凍小籠外賣,食客可以購買后回家自行蒸食。
價格上,佳家湯包相比屋有鮮和鼎泰豐要實惠很多,一籠鮮肉湯包只需18元,極高的性價比自然也是佳家湯包人氣不減的原因。